鲁健: 实践方遂新闻志 经验无非知与行

来源:宣传部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浏览次数:322发布时间:2018-12-06


思考:让实践经验插上理性的翅膀   

“三次”考研,“两次”读研的求学经历;“十年”两会,“十五”年秋晚的主持报道经历;鲁健在学习中领悟,在工作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不断充实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2017年11月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好记者讲好故事》澳门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人网址-备用*官网:记者节特别节目中,担任主持人的鲁健感慨道:“如何讲好澳门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人网址-备用*官网:故事,要有鼓舞,有号角;要有痛,有爱,有怜惜,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要有喜怒哀乐荣辱忧惧;要有人物命运,有风骨血肉;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让人动了感情,才能有共鸣。如果只有激动,那只是短暂的快感,那不是完整和长久是的感情。暂时的感情,是不宜长久保存的,很多宣传保质期太短!诉诸情感的能量能植根下去,传播的保质期才长!”这一段充满感性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给人强烈的共鸣。

其实,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身为一名老新闻记者,鲁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电视新闻的生命力核心价值是什么?新闻传播宏大叙事和细微精深哪一个更难做到?“细微精深和宏大叙事都不容易。但是新闻传播宏大叙事的东西多了,细微精深的东西就少了。宏大叙事多了,做绣花针功夫的片子少了,传播是细功夫,慢工出细活。需要从小处入手,从一个个人入手,从鲜活的真实生活入手。”

“有些传播就像大炮,威力很大,一炮出去,灰飞烟灭魂飞魄散烟消云散形神俱灭,但是肉体和精神没有来得及感觉就消灭了。不如绣花针的功夫,铁杵磨成针的功夫。我始终觉得,传播要让人有刺痛感。我记得好像是卡夫卡说过,书籍,必须是是凿开我们心灵中冰封海洋的一把利斧。新闻传播就应该是刺痛人心的一根钢针。”

鲁健就是用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不断提升节目的品质。“新闻传播,分寸二字值千金!”所谓分寸,他认为,首先是信息提炼的分寸,“我的导师张颂教授曾经在论述中提到过一个‘遏止增熵’的概念,增熵本来是一个热力学概念,熵可以作为能量不可用作程度的度量。比如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一切实际过程中能量的总值虽然不变,但其可资利用的程度总随不可逆导致的熵的增加而降低,使能量‘退化’。被‘退化’了的能量的多少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的增加成正比。这就是熵的宏观意义。张颂老师把它引申到我们的语言传播中,就是说我们在语言传播的实践中应尽量避免不可逆过程的发生,以减少‘可用能’被浪费的情况,提高效率。那怎么能遏止增熵呢?就是首先你大脑里面的信息系统是开放的,既要及时更新外来信息,也要及时更新内部信息,更要淘汰冗余信息,让信息流动起来。冗余信息越多,表达效率越差,要大胆地删繁就简,剪枝削叶!”

除了信息提炼的分寸外,鲁健也提到了语言表达的分寸。“语言表达要恰切得当,分寸的背后是准确。”他说:“我们在报道中选择使用一些词语,既要考虑它的本意,也要想到它的引申义。既要善于利用语言的多义性产生的文学意义和合理想象,又要避免多义性产生的歧义和不必要的联想。”

他进一步举例说,“比如在一个现场报道中,对于一个画作的描述,为什么用大好河山,不用千里江山,江山和河山,一字之差,在什么场合适用,在什么场合不适用,要考虑语境的因素。同样的语义,放到不同的语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语言表达的分寸,实际上是对语境的把握程度。这个语境,既有可能是政策语境,也有可能是社会语境,或者是媒体语境,或者是涉及自我阅历经验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内在语境。这些语境,把握好了,用好了,可以突破时空,自有腾挪;用不好,就成为了语言表达的枷锁,一说出来就是错”。

“新闻传播,第三个方面就是情感态度的分寸”。鲁健曾经在他微信朋友圈里写过一段话:太戏剧化的处理失一份诚朴,平铺直叙则落入无趣,所以,情感分寸涵而不发,语言分寸流而不泄,节奏分寸急缓都不刻意,副语言部分表情体态悲喜皆张弛有度。如果传播功力不够,追求讲述平实以至于语言太“水”而缺乏了一份温度力度和可感度,那些太追求个人功力造诣之表现的,又让人有一份过犹不及的疏离感。好的朗诵,最难得的是既非无有共鸣体验的喃喃自语自恋自赏自怜自伤,又非装饰华丽强挠人心、情过于言假情泛滥的高冷独白。古今多少事,都付于分寸二字中。  

从决定报考中传的那一天起,鲁健即将记者主持作为了自己终生的职业,并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孜孜追求,在一次次磨练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言与真的融合,知与行的合一。


 (编辑:宋佳音)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