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人工智能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诸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特点与趋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成为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新课题。 1.立足国家战略,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在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新闻传播领域积极布局、全面推进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新闻传播已经超越了信息传递的单一范畴,成为关系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强调人工智能对于引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价值和意义,并在实践中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就是加强研判、统筹谋划,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媒体融合。 重视以技术为核心的基础研究。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媒介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加强针对关键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加快建设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研发平台、应用平台,是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基础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将其应用于新闻传播意味着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合作。因此,在新闻媒体领域进行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需要科技人员与新闻工作者相互配合、协同创新,共同探索针对性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助力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的前瞻布局,使其发挥激发媒体活力、提升媒体价值的作用。 倡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技术研发要与前沿实践主动对接,巩固新闻媒体的技术实力,实现技术引领下的媒介创新,加速新闻传播事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全面转变;另一方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掘新平台、新终端服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功用,以技术为支撑,提升新闻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以舆情应对为例,大数据技术对于舆情事件的采集、监测、分析、预警、归档具有创新意义,有利于媒体及时、客观、理性地看待舆论走势,进而把握相关报道的时、度、效,为有效开展舆论引导提供助力。当下,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应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努力回应的时代议题。 2.完善政策法规,打造规范化媒介空间 从刷脸支付到机器人写稿再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然而,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以新闻传播领域为例,尽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使信息传播与互动更加便捷,但也极易造成舆论“去中心化”,使媒介治理遭遇挑战。在新兴技术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完善制度与法律,重视基于人工智能的媒介治理,为技术创新及其媒介应用“画方圆”。 将伦理意识与责任关怀注入技术洪流。人工智能不仅加速了新闻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也对新闻伦理、媒介素养等提出了挑战。在2018年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明确指出,无论人工智能的自主意识能力进化到何种阶段,都不能改变其由人类创造的事实。换句话说,人类是科技的主导,人工智能理应体现人类对于社会的应有之责。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工作者既要勇于进行技术创新,又要避免技术迷信,既要激发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创新动力,又要对新技术进行伦理研究与责任反思,为技术支撑下的新闻传播注入人性关怀,实现“善智”与“善治”相辅相成。 使制度规范、法律建设匹配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意义的传播范式,使传播由时空偏向转为兴趣偏向;大数据条件下,人们得以保护隐私的独立空间被压缩……凡此种种,都呼吁切实有效的规范和制约。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初步建立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具体到新闻传播行业,怎样规范新闻媒体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如何对人工智能参与下的信息传播进行过程监管,能否规避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等问题,将成为未来制度建设与法规制定的关切要点。总之,面对新的技术生产力,既需要改革的勇气打破既有规则对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束缚与限制,又需要未雨绸缪,建立科学、全面的信息传播制度规范与监管体系,使法律、规章与技术发展同步,防范负面影响、化解风险危机。 3.鼓励传播创新,推动新技术深度应用 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语音语义识别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成果已经为百姓所熟知——智能交互机器人亮相两会报道,“人工智能主播”成为各大媒体融合创新的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的实际工作中,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已经涉及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分发、反馈等各个环节,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驱动。 面对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善用技术、用好技术,发挥人工智能的特色优势,助力新闻策划、盘活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增强用户体验,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议题。 在宏观层面,媒介组织要把握好外在环境与内在动力的关系,既要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加权之下,铺就传统报纸、广电的跨界融合之路,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做好准备,又要基于新的媒介环境,对媒体自身的内在功力有所认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阵地优势、资源优势,提升编辑记者运用“十八般武艺”开展新闻报道、进行深度分析与价值判断的能力,开启新闻传播事业新篇章。 在微观层面,新闻工作要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推动新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报道效率、提升内容质量,彰显新闻传播的科技魅力。在人工智能的各项应用中,数据挖掘便于更快捷、更广泛、更全面地搜集新闻线索;语音识别和语音转换文本让记者拥有了新的科技助手;借助自然语言生成和处理,机器人写稿成为现实;基于实时音视频与人工智能真人形象合成领域的技术研发,AI主播亮相荧屏;算法推荐技术更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我播你看”的传受关系,得以综合考量信息特征、用户特征、环境特征,定制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让用户成为更加主动的信息接收者。 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范式,解放和发展了新闻生产力。新闻媒体应该抓住技术机遇,做好顶层设计、练好应对智能化传播的内功,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让新闻报道更快、更活、更新、更优、更加深入人心,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更大助力。 4.面向未来发展,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人工智能时代不仅改变了媒体行业发展格局,也重新定义了新闻传播教育。当下,培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善用多终端、立足多平台的全媒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是对内做好舆论引导、对外讲好澳门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人网址-备用*官网:故事的重要保障。 教学要紧跟前沿、求新求变。通过打造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融媒体实践平台等举措,将新的理论和现象、新的内容和方法植入教学、融入培养,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新趋势。2019年11月,科技部决定批准建设4个国家级实验室,澳门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人网址-备用*官网: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这一重要举措,从战略高度为基于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构筑了良好平台,为培养适应未来传播趋势的行家里手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要强基固本、不忘初心。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学习新技术、拥抱新媒体并不意味着舍旧迎新——人才培养的经验要保持,学科建设的成就要巩固,优秀的理念、路径和方法,将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基础、底蕴和财富。无论报纸、广电还是各类新媒体,优质的内容都来自于正确的立场、扎实的采访、生动的写作、流畅的编辑,以及有立场、见深度的评论。坚持正确方向、练好扎实功底,始终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中之重。新闻院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基本功锤炼以及对新技术的学习、理解、运用有机结合,做到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与新媒体技能的学习与精进同向同行。尤其是在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知晓天下大事的信息时代,更要培养学生“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新闻意识,鼓励他们深入基层、扎实调研,善于运用技术优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国家战略、紧跟技术脚步,培育一支有立场、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的融合传播生力军,是新闻院校的职责与使命,也是面对未来传播的必然选择。 步入新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引领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主流媒体、新闻院校应携手共进,基于国家战略、鼓励技术创新,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培养人才队伍,使人工智能为新闻传播行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让新理念、新方法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工作,打造信息传播新生态、构筑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澳门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人网址-备用*官网: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秦瑜明、赵希婧、桂笑冬) (编辑:尚新英) |